设为首页丨加入收藏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
作者: 施慧
发布时间: 2020年3月13日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2013]59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校课程管理与实施的现状,在推进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实现“关爱合作、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现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工作计划。并以此为契机,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一、工作目标:

深刻领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质内涵,牢固树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意识。加强实践研究,积极探索教学与评价相融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综合性活动、作业、测试等方面的表现,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方面,采用等第制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培育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质量观,提高教育教学品质。

二、工作措施及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完善管理

1.学校成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徐梅芳王芳  梅芳

工作小组:施慧王绮 陈燕 周炜 沈晓菁  甘涤波  杨婷

2.工作小组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学习、宣传、指导及评价反馈工作。严格执行上海市教委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

3.广泛听取师生及家长意见,认真制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校工作计划,深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各环节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有效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

(二)分层培训,领悟精神

1、在行政例会,全体教师会,教研组长会上传达和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黄浦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意见》、《上海市小学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开展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解读与实施”为主题的校本培训,进行分层式校本讲座,通过对文件的解读,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科学地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

3.依托教研活动,由组长带领组员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解读《评价指南》,指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课程标准》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方案。

4、在学校、教研组学习的基础上,各学科教师要认真通读《评价指南》,并选取一个案例精读,积极参与各层面的实践研究动工作,自觉课堂实践,保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推进。教师撰写学习体会。

5.结合全校家长会,家委会等途径宣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意义,及时告知学校的工作举措,介绍“学习准备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家校互动,学校、家庭共同关注一年级学生“学习准备期”的零起点教学实效。

(三)基于标准,落实教学要求

1、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通过校本研修,要求重温课程标准,了解教材内容的调整,要求改变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并明确其调整的目的与意义,以此更好地指导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尺度,最终达到切实减负的效果,切实提升各年级教师依据课标和学生差异开展教学的意识和潜力。

2、科学制定计划,规范教学流程。组织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在了解语文数学英语各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的具体内容,明确其调整的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出各单元教学的一般的教学流程,让执教老师(尤其是新教师)思有方向,教有把手,更让零起点及等第制评价落实到实处。

3、基于学生需求,完善教学设计。采用集体备课,推行二次备课。依据标准,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长要组织教师对每个单元章节进行教材分析,目标分析,采用一人主备,小组共同交流补充的备课形式。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体现班级差异和教师个人教学特色。从真正有利于学生适度发展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4、依据课程标准,基于差异教学。首先,教师要严格执行课堂规则,做到专课专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其次,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根据学生的不同采用语言描述、图表、实物、投影,多媒体展示,实验等多种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对于视觉型、听觉型、视听觉、视动觉等不同感觉类型的学生在教学手段及方法组合时有所侧重和灵活调整。再如,对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要从科学角度出发注意不同策略的交替使用,如:对于场依存型学生,可采取教师启发,小组学习等方法,通过教师及时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场独立型学生,则要求他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交流,在讨论中完善观点,增强合作学习的兴趣。

(四)家校互动,关注成长。

1、建立学校家委会,与家长有效沟通,开展家长学校学习活动,开好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宣传好“零起点”教学与等第制评价具体要求,让家长走进学校,融入学校教学工作。

2、开放课堂,观摩教学。新生家长特别想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包括课堂表现,行为习惯等等,为此我校将每月为家长开放课堂,邀请家长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近学生,让家长近距离地感受孩子在校学习生活,对孩子在校表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展示我校教风、学风。考虑到我校的班级规模比较大,家长的人数多,所以将家长听课活动分批进行,保证每位家长有机会观摩教学,每次活动后实行反馈制度,博采众议,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3、参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家长委员会将尽可能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校园文化活动,并提供帮助与支持,使家长通过亲身参与,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如如运动会、艺术节、体育节、校园文化建设等。全面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

(五)关注过程,综合评价。

等第制评价是一项教学工程,它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因此说它也是教学上的一大难题。然而,分数制的评价带来的是对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过细的攀比,也是造成当今学生学习负担重的一大因素。评价这根“指挥棒”决定着老师与家长对学习内容与目标的选择,所以,减负必须研究“指挥棒”,通过研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学的真正“瘦身”来说,至关重要。

1、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根据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2、评价维度

(1)评价对象的人本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5)评价过程的动态化。重视过程评价,看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推进实施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需要,更是当前深入推进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版权所有 © 2019-2020 上海市中山北路第一小学